《诸上座帖》内容为黄庭坚抄录禅宗语录,讲述佛教修行的道理,文字简洁而富有哲理。全篇以草书书写,线条流畅,结构变化多端,展现了黄庭坚对草书艺术的独特理解与创新。其笔势如行云流水,气势恢宏,既有法度又不失灵动,充分体现了“尚意”书风的特点。
释文如下:
诸上座,若欲得真实明了,但莫受人惑,自见己性。若欲识心,但看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法,皆是妄想,无有真实。若能于一切法中不取一法,不立一法,即是真如。若能于一切法中不染一法,不着一法,即是解脱。若能于一切法中不生一念,不灭一念,即是般若。若能于一切法中不执一法,不废一法,即是中道。若能于一切法中不增一法,不减一法,即是实相。若能于一切法中不垢一法,不净一法,即是涅槃。
此帖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黄庭坚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认同。他在书法中融入了禅意,使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黄庭坚的草书风格与唐代张旭、怀素相比,更具理性与个性,强调笔墨的变化与节奏感。《诸上座帖》正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被誉为“草书中的瑰宝”,深受后世书法家与学者的喜爱与研究。
总之,黄庭坚的《诸上座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杰作,更是禅宗思想与书法艺术结合的典范,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