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开放,陶瓷出口逐渐增多,许多工厂开始为外销市场生产专门的瓷器。这些瓷器通常会刻有特定的底款,用以标明生产厂家、产品型号或销售地区。常见的底款形式包括中文款、英文款以及中英双语款。
中文底款多采用篆书、楷书或行书书写,内容常为“景德镇”、“宜兴”、“江西”等产地名称,或是“国营”、“轻工”等企业性质的标识。例如,“景德镇陶瓷厂”、“江西轻工陶瓷”等字样频繁出现,反映出当时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
英文底款则多用于出口至欧美及东南亚市场的瓷器,常见内容包括“Made in China”、“China Export”、“Export Porcelain”等。有些底款还会标注具体的国家或城市,如“Export to USA”或“Export to Japan”,表明产品的销售方向。
此外,一些外销瓷还使用了商标式底款,如“红双喜”、“长城”等品牌标识,这些商标不仅代表了产品质量,也反映了当时国内品牌的国际化尝试。
七八十年代的外销瓷底款不仅是陶瓷制品的标识,更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与对外交流的见证。它们记录了中国陶瓷走向世界的历程,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陶瓷工艺、贸易模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如今,这些带有历史印记的底款,已成为收藏界关注的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