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初期,由于政权更迭,许多文人画家选择隐居山林,以书画寄托情感。如“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主张摹古,推崇宋元绘画传统,强调笔墨技巧,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四僧”(弘仁、髡残、石涛、朱耷)则突破传统,追求个性表达,作品充满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思想情感,尤其是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理念,强调写生与创新,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清代中期,随着社会的相对稳定,文人画进一步繁荣,出现了“扬州八怪”等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群体。他们不拘一格,风格多样,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和个性情感,打破了以往宫廷画院的束缚,使字画艺术更加贴近民间生活。
清代晚期,受西方艺术影响,一些画家开始尝试融合中西技法,如任伯年、吴昌硕等人,在传统基础上引入写实与色彩的表现方式,为近代中国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体而言,清代字画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既有对传统的尊重,也有对个性的追求,为中国艺术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至今,清代字画仍被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