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自幼学习传统国画,尤其擅长临摹宋、元、明、清各代名家的作品。他在四川、北京、上海等地游历期间,大量临摹古人真迹,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他的临摹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深入研究原作的笔墨技巧、构图方式和风格特点,因此他的仿作往往极具艺术价值。
20世纪40年代,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壁画,这段经历让他对传统绘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回到成都后,他开始大量创作仿古作品,并逐渐将其作为自己的“原创”作品出售。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水准,而且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不断攀升,使得张大千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
尽管张大千的仿作在艺术上无可挑剔,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张大千的仿作并非纯粹的赝品,而是他对古代艺术精神的再创造。他通过临摹古人,不仅学习了技法,也继承了传统文人的审美与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仿作可以被视为一种“再创作”,而非单纯的造假。
然而,也有不少人批评张大千的行为欺骗了收藏界和公众。尤其是在他晚年移居海外后,他的仿作被大量流入国际市场,进一步引发了关于艺术品真伪与道德的讨论。
总的来说,张大千的“赝品画”不仅是他艺术生涯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现象。它反映了传统绘画的传承方式,也揭示了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微妙关系。今天,许多张大千的仿作仍然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它们不仅记录了张大千的才华,也成为了研究中国美术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