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珍的早期作品多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之间,这一时期的底款风格较为朴实,通常为手工刻写,字体工整,布局简洁。底款多为“周桂珍”三字篆书或楷书款,也有部分为“周”字款或“桂珍”二字款。这些底款通常位于壶底中心位置,用刀刻制,线条清晰,笔锋有力,体现出当时紫砂艺人扎实的书法功底。
在材质方面,早期的紫砂壶多使用宜兴本地紫泥,色泽沉稳,质地细腻。底款的烧制工艺也较为传统,经过高温烧制后,底款与壶体融为一体,不易脱落。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周桂珍声望的提升,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仿制品。一些仿品为了迷惑收藏者,刻意模仿早期底款的样式,但往往在细节上存在明显破绽,如字体不规范、刻工粗糙、款识位置不对等。因此,鉴别时应结合壶的整体造型、泥料、工艺以及底款的书写风格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周桂珍真品早期底款不仅是其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辨别真伪的重要标志。对于真正热爱紫砂艺术的人来说,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收藏这一门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