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由于历史久远,供春的紫砂壶存世真品极为稀少,至今已无确凿证据证明哪一件是其亲制。目前市面上流传的所谓“供春壶”,多为后世仿制品或托名之作。真正意义上的供春壶,已被视为文物珍品,收藏于博物馆或私人藏家手中。
据记载,最早提及供春壶的是清代文人吴梅鼎,他在《阳羡瓷壶赋》中称:“余尝见一壶,高可五寸,阔可三寸,盖内有‘供春’二字。”这被认为是最早的供春壶记载。但此壶后来下落不明,成为千古谜团。
目前公认的供春壶真迹,主要有两件: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另一件则藏于南京博物院。这两件壶虽被认定为明代作品,但是否为供春亲制,仍存在争议。专家们通过对泥料、工艺、款识等进行研究,认为它们可能为供春风格的早期作品,而非其亲制。
由于供春壶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市场上仿制品层出不穷。许多商人以“供春”之名售卖紫砂壶,甚至伪造款识、刻字,以牟取暴利。因此,鉴别供春壶真伪需极为谨慎,应由专业机构或权威专家鉴定。
总之,供春的紫砂壶存世真品极为罕见,每一件都弥足珍贵。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紫砂工艺的巅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象征。对于紫砂壶爱好者而言,能够亲眼见到供春壶,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