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府瓷主要生产于元代中后期,以景德镇为中心,其胎体多采用高岭土,质地坚硬细腻,经过高温烧制后呈现出洁白如雪的色泽。釉面光润柔和,常见青白釉或卵白釉,釉色温润如脂,极具观赏价值。其器型多样,包括碗、盘、瓶、壶等,装饰手法以刻花、印花和绘画为主,纹饰题材丰富,有云龙纹、缠枝莲纹、牡丹纹等,风格古朴典雅。
在工艺上,枢府瓷采用了当时先进的制瓷技术,如二元配方(即高岭土与瓷石的混合)的广泛应用,使得瓷器更加坚固耐用,同时提高了釉面的光泽度。这种技术对后来明代青花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枢府瓷不仅在元代受到皇室和贵族的喜爱,也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大量枢府瓷被运往东南亚、中东乃至欧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今天,存世的元代枢府瓷极为珍贵,被视为研究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和元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许多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都将其视为珍品,拍卖市场上也屡创高价。通过对枢府瓷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代的制瓷工艺、审美趣味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