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底足多为圈足,形状较为规整,有的略呈外撇状。圈足的内壁通常较直,外壁则稍有弧度,整体给人一种稳重感。
其次,底部常有釉面,釉色多为青白或青灰,釉质较为细腻,但与明清时期的釉面相比略显粗糙。部分玉壶春瓶底部会留有“涩胎”现象,即未施釉的胎体,这是元代瓷器常见的特征之一。
第三,底部常见有款识或刻字,如“至正十一年”、“至正年制”等纪年款,也有“枢府”、“御用”等字样,这些款识有助于确定器物的年代和用途。
此外,底部的胎质多为高岭土或含杂质较多的瓷土,胎体较厚重,颜色偏灰白或浅黄,质地较为坚硬。
总体来看,元代玉壶春瓶的底部特征体现了当时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和审美风格,是研究元代瓷器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