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明代(洪武、建文、永乐)的青花瓷受元代影响较大,釉面较为粗糙,青花发色偏灰暗。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开始出现明显变化,釉面细腻,青花色泽鲜艳,装饰题材丰富,常见云龙、缠枝莲、海水江崖等图案。
中期明代(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是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宣德年间,青花瓷达到了顶峰。宣德青花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料,呈色浓艳,带有铁锈斑,画面层次分明,线条流畅。成化时期的青花则趋于淡雅,釉面温润,常用于宫廷用器,如斗彩鸡缸杯等。
晚期明代(弘治、正德、嘉靖、万历)的青花瓷器风格有所变化,色彩更加浓重,装饰繁复,出现了大量宗教题材和吉祥图案。嘉靖、万历时期的青花瓷多用于外销,远销海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总体而言,明代青花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丰富的纹饰和稳定的品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瑰宝,至今仍被广泛收藏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