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初期,由于政权更替,许多画家选择隐居山林,以画寄情,形成了“四王”、“四僧”等重要流派。“四王”指的是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主张摹古,强调笔墨技巧,对后世影响深远。“四僧”则是指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弘仁,他们突破传统束缚,注重个性表达,尤其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理念,成为文人画变革的重要标志。
清代中期,随着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绘画艺术更加繁荣。郎世宁作为西方传教士画家,将西洋透视法引入中国画,开创了中西合璧的新风格,其作品如《百骏图》深受皇帝喜爱。
清代晚期,由于社会动荡,绘画逐渐走向衰落,但仍有如任伯年、吴昌硕等画家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了近现代国画的发展。
清代古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风俗的重要资料。如今,许多清代古画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机构,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