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都斯坦玉器以白玉为主,质地细腻,色泽温润,雕刻工艺精湛,具有浓厚的伊斯兰艺术风格。其造型多为器皿类,如碗、盘、壶、瓶等,纹饰繁复,常见几何图案、植物纹样和阿拉伯文字装饰,体现出波斯与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工艺传统。
乾隆时期,随着中亚贸易的繁荣,大量痕都斯坦玉器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乾隆皇帝对这类玉器极为喜爱,不仅将其作为宫廷珍品收藏,还命人仿制,并在清宫造办处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更符合中国传统审美。部分玉器上还刻有汉文或满文题记,记录其来源或用途。
痕都斯坦玉器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材质和工艺上,更在于它反映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况。这些玉器是中亚、南亚与中原文化交融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如今,许多痕都斯坦玉器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其他重要博物馆中,成为研究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