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敏的山水画深受元代文人画的影响,尤其推崇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人的风格。他主张“摹古”,强调对传统笔墨技巧的继承与发扬,认为“古人之法,不可轻改”,因此他的作品多以临摹古人为主,但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在临摹中融入自己的理解与个性。
他的画风清秀典雅,构图严谨,笔墨细腻,讲究章法布局,善于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山石的质感与层次。他的山水画常以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体现出文人画追求的“逸气”与“书卷气”。
王时敏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重要的艺术评论家。他著有《西庐画跋》,其中记录了他对历代绘画的见解与品评,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提倡“师古而不泥古”,强调在学习古人基础上发展个人风格,这一思想对清代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王时敏的作品多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机构,如《仿古山水册》《秋山图》《云山图》等,都是其代表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绘画功底,也反映了他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总之,王时敏作为清初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其严谨的艺术态度和深厚的学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