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光绪瓷器的底款多采用青花书写,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常见的年号款有“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也有“光绪年制”四字款,字体多为双行排列。款识位置通常位于器物底部中心,部分器物则写于器物底部边缘或圈足内侧。
其次,光绪瓷器的底面处理较为讲究,多数瓷器底部施釉,釉面细腻光滑,颜色以白釉为主,也有淡青釉或豆青釉等。部分民窑瓷器底面则可能不施釉,呈现胎色,称为“露胎”。
再者,光绪瓷器的圈足特征明显,一般为圆润的矮圈足,足墙较直,底部常见“泥鳅背”现象,即圈足边缘略带弧度,给人以柔和之感。部分器物底部可见旋痕或接胎痕迹,这是当时手工拉坯和修胎的自然痕迹。
此外,光绪瓷器的底足常有“火石红”现象,即在器物底部或圈足处出现红色或褐色的氧化痕迹,这是由于烧制过程中胎土中的铁元素在高温下氧化所致,是判断瓷器年代的一个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光绪瓷器底部特征包括:青花款识、釉面细腻、圈足圆润、火石红现象等。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也为后人鉴别真伪提供了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