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的外形通常为方柱形,中间有圆形孔洞,这种设计被认为代表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外壁常雕刻有神人兽面纹、云雷纹等图案,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性,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宗教功能。
在考古发现中,琮多出土于大型墓葬中,尤其是良渚文化遗址,说明其在当时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琮被认为是祭祀天地、沟通神灵的重要礼器,也可能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制作琮的玉料多为透闪石软玉,质地细腻,色泽温润。工匠们通过切割、打磨、钻孔、雕刻等工艺,将一块块玉石打造成精美的琮器。这些玉器不仅展现了古人高超的工艺水平,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随着历史的发展,琮的形制逐渐发生变化,到了后来,其宗教意义逐渐淡化,更多地成为一种艺术品或收藏品。今天,琮作为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广泛研究和欣赏,成为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