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底款书写风格独特。嘉靖瓷器多采用青花书写年号款,字体为楷书,笔画刚劲有力,结构严谨。常见款识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也有“嘉靖年制”四字双行款。字体一般较为规整,但有时因工匠水平不同而略有差异。
其次,底面处理方式多样。嘉靖瓷器底部通常施以白釉或酱釉,釉面光润,有的带有轻微的橘皮纹。部分器物底部可见明显的旋坯痕迹,这是手工拉坯后修整留下的痕迹。此外,底部常有“砂底”现象,即未施釉的胎体直接暴露在外,呈灰白色或黄褐色,这在一些大型器物中较为常见。
再者,底足造型多样。嘉靖瓷器底足多为泥鳅背式,即足边微内收,底部略呈圆弧状,边缘较薄。也有部分器物采用圈足,足墙较高,底面平整。底足的修整方式也因器物用途不同而有所区别,如盘、碗等日常用具底足较薄,而瓶、罐等陈设器底足则较厚实。
此外,部分嘉靖瓷器底部还可见到“官”字款或“福”、“寿”等吉祥文字,这些款识多用于宫廷或贵族使用器物,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总体而言,嘉靖瓷器底部特征体现了当时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和审美风格,对于研究明代瓷器艺术和鉴定真伪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