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山水画以“写意”为主,讲究“气韵生动”,追求画面的意境和笔墨的精妙。画家们通过山石、树木、云水等自然元素,表现天地之间的壮阔与宁静,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感悟。
北宋时期,山水画趋于严谨,代表人物有范宽、郭熙、李成等。他们的作品多采用全景式构图,注重空间层次与透视关系,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便是典型代表。郭熙提出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成为后世山水画的重要理论依据。
南宋时期,山水画风格有所变化,更加注重笔墨情趣与局部细节的刻画,代表人物有马远、夏圭,他们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作品多以简练的笔触表现深远的意境,形成“留白”与“虚实结合”的独特风格。
宋代山水画不仅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后世的文人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重视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强调笔墨的修养与意境的营造,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美学原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